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跳到上方功能區塊
:::
:::

睡覺時真的比較容易著涼嗎?─節電新竹縣篇

2015/11/25

(本系列文章由 經濟部能源局贊助,泛科學策劃執行。) 文:李柏昱(成大都市計劃所研究生,現為防災科普小組編輯。)

「昨天晚上又沒睡好」,這句話你肯定在臉書上常看見,你自個可能也三不五時會發發這樣的抱怨。不管是為了討拍還是……總之,睡眠品質不佳儼然成為現代文明病排行榜冠軍。

影響睡眠品質的變數很多,其中一項重要因素是睡覺時環境的溫度,不論太冷或太熱都會降低睡眠品質。很多人在夏季喜歡把冷氣開到最強,再躲進厚被窩裡,如此作法北極熊跟幫你付帳的老爸信用卡會傷心尚且不提,睡不好可能是更直接的問題。

嬰兒熟睡 credit:Oleg Sidorenko/ flickr

credit:Oleg Sidorenko/ flickr

為何醒著的時候比較不會覺得冷?

為有效綜合評估人在各種自然物理因子的影響下,對環境的溫度舒適度感受,丹麥Ole Fanger在1972年便藉由1,300多位受試者的實驗,透過統計分析找出各項可能影響熱舒適度的影響因子,建立衡量熱舒適度的公式,包含預測平均表決(predicted mean vote, PMV),以及預測不滿意百分比(predicted percentage of dissatisfied, PPD),而其所考慮的多項影響因子中,人體的活動量是主要因素。

清醒時,人體擁有較高基礎代謝率,睡眠時的基礎代謝率會降低大約10%左右。代謝率的降低,使得即便環境溫度相同,人在睡覺時對溫度的感覺,會比清醒時來的冷。

不過,過去熱舒適度的研究與目前通行的國際規範中,多以人處於清醒狀態時為主,睡眠狀態的熱舒適度仍很少有人研究,到底睡覺時適合的溫度是幾度呢?

睡覺時,冷氣應該開幾度?

空調溫度控制器

根據研究,在清醒時覺得舒適的溫度,對熟睡的人來說反倒有點太冷。

我們睡覺時身體會經歷快速動眼期(rapid eye movement, REM)以及非快速動眼期(non-REM, NREM)的交互循環,兩者會週期性出現,一個成人晚上大約會經歷四到六個週期。

NREM睡眠又被稱作慢波睡眠(slow wave sleep, SWS),根據腦波的不同可再分為四個階段,第三跟第四階段較靠近REM睡眠,此時我們睡得越沉,如果因為外在因素使人在NREM第四階段醒來,便會造成睡眠品質不佳。

上海交通大學的研究團隊透過腦電圖(Electroencephalograph, EEG)測量受測者睡眠時的腦波,於頭皮黏貼觀測器紀錄人體腦部產生的微弱生物電流,以推測受測者的睡眠正處於哪個階段,也能藉此評斷睡眠品質。

在外部溫度設定上,研究者對照 23℃、26℃以及 30℃三種不同的溫度環境,濕度與風速也都控制在相同的水平,並在受測者睡前與睡醒時請他們填寫熱舒適度問卷。

研究結果發現,受測者清醒與睡眠時對溫度的感受有明顯變化。在清醒時 23℃被認為是舒服的溫度,但睡眠時則被認為太冷;26℃在清醒時被認為有點熱,但在睡眠時則顯得冷;30℃則是無論清醒或睡眠都被認為太熱。而在透過EEG量測的睡眠品質結果,受測者在 26℃的睡眠環境有最佳的睡眠品質,23℃次之,30℃最差。

新竹縣節電計畫

新竹縣節電目標:4238萬度;新竹縣申請經費:3714萬元

新竹縣節電目標:4238萬度;新竹縣申請經費:3714萬元

新竹縣本年度共編列四千多萬進行節電,其中包含舉辦節電宣導活動、獎勵縣民節電、稽查輔導、輔助設備汰換與升級等。計畫中,政府機關等公部門預計節電137萬度電(1.08%),住宅部門目標節電2,736萬度電(2.62%),服務業部門則節電841.2萬度(1.24%)。

當政府祭出節電獎勵,對一般民眾來說最簡單的節電方式之一便是將冷氣提高1度,便能節省約4%的冷氣機用電。人每天平均會有三分之一用於睡眠,研究結果發現26℃是人最適合的睡眠溫度,何不現在起就把厚棉被收起來,把冷氣調高溫度吧?

特別感謝

成功大學建築學系 林子平教授
成功大學建築學系 林建廷同學

參考資料:

  • Lan, L., Pan, L., Lian, Z., Huang, H., & Lin, Y. (2014). Experimental study on thermal comfort of sleeping people at different air temperatures. Building and Environment, 73, 24-31.
  • Human Thermal Comfort
回上一頁
Menu